網上有很多關于pos機透支規則,「多銀行發布信用卡禁令」防風險的知識,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pos機透支規則的問題,今天pos機之家(www.th3doctor.com)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,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!
本文目錄一覽:
1、pos機透支規則
pos機透支規則
□記者 于晗
作為消費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,信用卡業務一直發揮著促消費的積極作用。
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后樓市、股市的逐步回暖,一些投機者又開始滋生賭徒心理,試圖套取信用卡資金用于炒股、買房。此類違規行為引起銀行高度警覺。
近日,多家銀行相繼發布公告,明確信用卡資金的用途,禁止信用卡透支應用于投資、經營、套現等非消費領域。銀行警示稱,若持卡人開展超出信用卡正常資金用途之外的交易,不僅將導致交易失敗,信用卡也將會遭到降額、止付、凍結、鎖卡等管控措施。
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,今年以來,信用卡業務風控壓力有所加大,銀行普遍強化了風險管控措施,尤其是異常交易監測,防止資金用途異化。部分銀行較為主動,向用戶明示了相關管控措施,著力從源頭上降低用戶違規使用的可能性,引導持卡人合理消費。
禁止信用卡透支用于投資、經營和購房
“信用卡的主要作用是滿足金融消費者日常、高頻、小額的消費需求。然而,有消費者將信用卡借款違規用于房地產、證券、基金、理財等非消費領域,放大資金杠桿,易導致個人或家庭財務不可持續,并會承擔相應后果,也致使金融機構風險累積。”今年6月,銀保監會消保局在2020年第四號風險提示中曾發出警示。
8月11日晚,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發布公告,對信用卡資金用途作出明確——個人信用卡僅限持卡人本人日常消費使用,信用卡資金不能用于生產經營、固定資產投資、股權投資、套現等非消費領域,包括購房、投資、理財、股票、其他權益性投資及其他禁止性領域等。
該行表示,如果持卡人開展超出信用卡正常資金用途之外的交易,可能導致交易失敗,該行將采取包括但不限于降額、止付、凍結、鎖卡等管控措施。并提示,用戶應妥善保管與信用卡交易用途相符的交易憑證,以便配合該行核實。
而自7月份以來,平安銀行、中信銀行也相繼發布類似公告。7月10日,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公告稱,信用卡只限持卡人本人使用。持卡人不得以任何套現、欺詐、惡意刷單等違法或虛假消費套取銀行信貸資金、積分、權益、獎品或增值服務;持卡人不得以任何舞弊手段、非法工具惡意獲取權益或優惠;信用卡透支應用于消費領域,不得用于證券市場、生產經營、房地產開發、投資等非消費領域。
7月29日,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發布公告提示,個人信用卡透支應當用于消費領域,不得用于生產經營、投資等非消費領域,包括購房、證券投資、理財、其他權益性投資及其他禁止性領域等。此次公告過后,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隨即與百行征信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。雙方在信貸生命周期數據產品、大數據分析等方面展開合作,業內分析,此舉有助于其強化信用卡業務的風控能力。
信用卡行業研究人士董崢認為,今年疫情以后,信用卡風險和逾期問題格外突出,用途違規、以貸養貸等交易頻現,這使得銀行的風控舉措趨嚴。“實際上,近兩年,監管和銀行在持續升級相關監測能力,銀行也較以往更加重視前后端的風險管控。”
“銀行一直都在強調信用卡資金的消費用途。”華南一家股份行信用卡中心業務人士告訴記者,對于虛假支付、透支用于非消費領域的治理,銀行一直在不斷收緊,隨著大數據能力的提升,越來越嚴,整體上是一個趨勢,這不僅為銀行降低資金成本,也避免底層資產的風險累積。
打擊信用卡亂象 拆除金融風險
實際上,對信用卡資金用途加強管控,不只關乎銀行自身的資金成本和資產質量。信用卡偏離消費屬性,往往還伴隨著多頭授信等問題,尤其是資金違規進入股市、樓市,不僅影響宏觀調控效果,還為金融風險埋下了隱患。
去年5月,銀保監會在開展“鞏固治亂象成果 促進合規建設”工作的通知中就曾明確提出信用卡透支資金挪用于購房等亂象。
今年6月24日,銀保監會在《關于開展銀行業保險業市場亂象整治“回頭看”工作的通知》中指出,信用卡業務虛增客戶償債能力或違反“剛性扣減”規定,突破總授信額度上限管控;預借現金業務額度設置過高,不符合審慎管理要求,資金用途管控不力,違規流向非消費領域。
隨后,銀保監會消保局發布了2020年第四號風險提示。進一步提到“有些消費者過度依賴信用卡透支消費,背負了超出其償還能力的大額信用卡貸款,甚至陷入‘以貸還貸’‘以卡養卡’的境況,導致資金緊張、還款壓力倍增等問題。”
究其原因,“在各類杠桿炒房炒股的方式中,銀行信貸下款快、可獲得性強、體驗好,因此受到投機分子青睞,通過信用卡取現、貸款或刷POS機等方式套取現金。但在這一過程不但加重了個人債務,而且還造成銀行底層資產的風險上升,給銀行業的風險管理帶來很大挑戰。”麻袋研究院研究員蘇筱芮表示。
根據央行數據顯示,今年第一季度,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達到918.75億元,占信用卡應償信貸余額的1.27%。2019年底,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為742.66億元,占信用卡應償信貸余額的0.98%。一季度較去年底有明顯的上漲趨勢。
監管在喊話之余,也出臺了一系列管控措施。“上半年,銀保監會加強了對貸后資金流量的監測,對貸后管理出現問題的銀行相繼開出大額罰單,對于存在炒房行情的熱點地區(如深圳)加大貸款產品的重點監控;在支付機構方面,央行要求加強實名制管理、特約商戶管理,嚴禁‘一機多碼’‘一機多戶’,嚴禁網銷POS機,對于執行不力的支付機構開出了大額罰單。”蘇筱芮說。
在銀行層面,近期,廣發、民生、興業、華夏、中信等多家銀行調整了信用卡積分規則及發卡策略,劍指商戶側大規模出現的積分套現、虛假支付等漏洞。內容涉及調整信用卡積分權益,包括增加不累積積分商戶、縮減信用卡積分權益、停發實體卡等。
“信用卡資產質量的下降,也加速了銀行信用卡發展策略的調整,銀行信用卡授信變得更加審慎。”前述股份行信用卡中心業務人員向記者表示,2、3月份以來,大行以及股份行對部分客戶實施降額,即是銀行常規的風險管控方式,同時也是疫情下銀行的應變之一。
用戶應量入為出,合理消費
蘇筱芮認為,銀行信用卡目前還是以穩為主,以合規為主。
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指出,對商業銀行來說,在信用卡業務跑馬圈地的時候,有必要做好風險防控工作。特別是要合理核定信用卡額度,盡量減少多頭授信,嚴控過度授信,從源頭上減少客戶過度透支和非消費領域透支的可能性。比如,銀行應嚴格落實“剛性扣減”要求,在給信用卡持卡人授信額度時,必須扣除在其他銀行已獲得的額度。
此外,商業銀行特別要加強商戶管理,制定商戶端“防假、治假、打假”措施,從源頭上減少信用卡套現現象。對持卡人違規套現行為,也應及時采取降額、停卡等措施加以防控
“對用戶來說,一定要理性使用信用卡,做'卡神'而不是'卡奴'。平時應量入為出,合理消費,包括信用卡在內的各種還款支出不宜超過月收入的三分之一;切勿通過辦理多張信用卡來拆東墻補西墻,以防債務雪球越滾越大。對信用卡透支額,一定要及時償還,避免對信用紀錄造成負面影響。”董希淼說。
以上就是關于pos機透支規則,「多銀行發布信用卡禁令」防風險的知識,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pos機透支規則的知識,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!
